港澳资讯官网
客服专线: 4006-518371 总机: 010-82251245/1246
金融行业

消费金融公司的三个核心竞争力

摘要:尽管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,但未来的发展机会与挑战并存。银监会将坚持“一条主线”,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简政放权,成熟一家、审批一家,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发展。

归结起来,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一是密切结合消费服务场景,二是突出风险管理“大数据化”,三是突出融资管理效能。


与商业银行相比,消费金融公司专注于提供小额、无抵押、无担保的消费贷款,具有“小、快、灵”的业务特点,已被美国、欧洲、日本等成熟市场和东南亚、拉美等新兴市场广泛使用。2009年,经国务院同意,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成都开展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。2013年9月,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,新增12个试点城市。经过5年多的发展,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功能定位更加明确,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,呈现出“业务规模、盈利能力、客户群体逐步增长,服务中低收入人群、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大幅提升,股权结构不断优化”的良好局面。2015年6月10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,使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迎来历史上的春天。

尽管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,但未来的发展机会与挑战并存。银监会将坚持“一条主线”,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简政放权,成熟一家、审批一家,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发展。同时,坚持“两手抓”,一手抓风险,构建以信用风险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,坚持规范经营、防范风险;一手抓发展,明确定位,特色经营,坚持消费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、互补发展。

消费金融公司迎来发展新机遇

一是经济转型升级机遇下,我国已具备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的经济基础和市场需要。当前,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并呈现出速度变化、结构优化、动力转换的三大特点。着力释放内需潜力,发挥好消费对经济拉动的基础作用十分重要。截至2015年8月,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.8%,其中新兴业态消费保持了高速增长,文体娱乐类商品需求趋旺,通讯器材类商品持续热销。从中长期看,我国消费进入了新的增长周期,消费结构与质量将逐步得到优化,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会进一步增强。伴随消费模式由“模仿型排浪式消费”向个性化、多样化消费转变,我国已经具备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的经济基础和市场需求。

二是国家推出多项政策,促进我国消费升级。发展消费金融,重点服务中低收入人群,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、促进消费升级。今年以来国务院积极出台多项措施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,鼓励大众消费,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,壮大信息消费,提升旅游休闲消费,推动绿色消费,稳定住房消费,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,聚增长动力,育消费热点。消费金融应运而生,顺势发展,提供服务的消费领域空间将不断拓展。

三是“互联网+”提供发展新机遇,助力消费金融升级。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确定了“互联网+”和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的路线图。2015年7月,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十部委出台了《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鼓励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金融业务与服务转型升级。各家消费金融公司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业务模式,将互联网思维与消费金融深度融合,实现金融产品、服务模式、业务渠道、组织管理的全方位创新,取得了初步成效。作为新生事物,互联网消费金融既需要市场驱动,创新鼓励,也需要趋利避害,健康发展。

四是践行普惠金融,改善弱势群体金融服务水平。普惠金融的核心内涵之一就是以弱势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,重点为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覆盖的群体提供获取金融服务的渠道;重点围绕弱势群体创新金融产品,改善金融服务,缩小不同社会群体间的金融服务差距,带动提升整体普惠金融服务水平。相关资料显示,我国城镇低收入人群中,39.3%的受访者没有银行账户,89%没有信用卡,92%未申请过贷款,消费金融公司能够较好地满足该类人群的消费需求,在提升其生活水平的同时逐步培育其金融理念。全面发展消费金融公司,提高市场覆盖率,能够使银行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城乡居民,形成普惠金融支持合力。

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面临多重挑战

2009年,自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开展以来,银监会已陆续批设10家机构。截至2015年10月,行业资产总额540亿元,贷款余额496亿元,累计服务客户652余万,不良贷款率2.9%,行业运行整体平稳,业务规模稳步扩大,盈利能力逐步提高。但我们要看到行业自身尚存在诸多不足,还需进一步找准定位、稳健发展。

挑战首先来自市场的激烈竞争。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,消费观念的转变,信用消费、超前消费的消费模式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,各类机构纷纷看好消费金融市场巨大的生长空间,加快转型进入消费金融领域,消费金融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。商业银行传统零售业务资金成本低,营业网点资源丰富,且具有成熟的零售业务体系和完善的个人账户服务体系,凭借电子银行、信用卡等先发优势,积极延伸消费全产业链,拓宽消费领域,形成授信、分期、支付结算等全流程金融服务系统,迅速抢滩中低收入人群市场;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大量基于消费场景的客户资源,依托自身网络零售、用户大数据等明显优势逐鹿分期购物服务;各类分期平台、小贷公司对市场和客户需求反应迅速,在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上大胆创新,通过承受更高的坏账,大幅加快审批放贷流程,做大业务规模。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,需要消费金融公司客观分析自身所具有的比较竞争优势,坚持专业化、特色化、差异化发展方向,逐步形成行业品牌价值。

挑战也表现为如何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。与国外相比,在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属于新生事物,在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验的基础上,需要结合国内市场发展状况和自身特点探索独具特色、可持续的经营模式。试点消费金融公司经过5年的探索,已经初步形成多元化的业务模式。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借助股东银行优势,依托银行优质客户资源,逐步扩展产品范围、下沉业务渠道,形成“自上而下”的业务模式;外资消费金融公司秉承母公司小额消费信贷国际经验,依托零售商户网点资源,建立了广泛、稳定的客户基础,业务拓展“自下而上”。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,海量商品和服务不断涌现,用户需求和行为呈现碎片化和多样化,要求提供随时随地的消费服务。部分具有电子商务、互联网基因的消费金融公司已开始积极探寻线上、线下互动的O2O模式,为用户提供任意切换的全渠道服务场景。但是发展路径是否科学,最终还需要市场的检验,也需要时间的检验。消费金融公司应按照“分类监管、区别对待、扶优限劣”的监管原则,遵循“风险可控、成本可算、信息充分披露”的创新标准,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完成业务逐步升级,实现质量与数量并进,形成规模化、集约化、精细化发展。

培养消费金融公司核心竞争力

密切结合消费服务场景。从根本上讲,金融为商业和消费服务,当触达场景的条件发生改变时,金融方式也会随之而改变。消费金融是具有较强消费场景特征的金融服务,主要基于特定场景的授信,使得客户来源、信息采集、贷款用途、贷后管理均与场景密切相关。消费场景目前不能、以后也很难全部线上化,从未来看其发展趋势将是线上、线下多种形式并存。只要坚持打好线下业务的良好市场基础,逐步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业务方式,围绕消费场景深耕细作,自会开花结果。

突出风险管理“大数据化”。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甄别、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。消费金融公司应扎根“草根金融”,充分利用好大数据分析,一可用于风险控制,基于用户历史行为、特征对风险表现进行相关性评判;二可用于精准销售,直接触达有需求人群,降低运营及风险成本,提升盈利能力。把传统银行征信数据、基于互联网特征的资信数据和自有数据资源进行有机结合,多维度进行客户识别和风险评估,从而形成有效授信管理体系,是消费金融公司有别于传统零售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特征,是形成“小、快、灵”业务特色不可或缺的基础。

突出融资管理效能。牌照优势使得消费金融公司在接受监管规范的同时,可以充分享受一系列融资便利条件。目前,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,同业拆借、资产证券化、发行金融债等多种融资渠道均已打通,为行业下一步扩容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。综合考量业务发展、技术更新及市场变化等因素,科学确定融资成本,保证融资稳定程度,既是对专业化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基本要求,也是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基础。

(本文由融途网(互联网金融行业门户):http://www.erongtu.com转载!)


友情链接: 企业文化咨询 公司内网